第23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是名恬静淡泊的女子。
  穿着一袭浅蓝的百褶裙,身无赘饰,只耳垂上挂了两枚月牙儿白玉耳珰,玉带束腰,竟也有几分松柏似的风姿。
  此刻手中执着一卷诗集,正立在台阶下。
  这两年来,姜雪宁是见过对方的。
  昔年险些成为仰止斋伴读的那位尚书家的小姐,樊宜兰。
  当初她从京城去蜀中,樊宜兰也正好在,和她算点头之交。其人性情也寡淡,虽是女子,却很有几分高士做派,姜雪宁对她颇有好感。
  在蜀中那段时间,两人曾一道游山玩水。
  后来樊宜兰离开蜀中,她们才断了联系。
  没想,现在竟在这里遇到。
  她走过去,便听樊宜兰对着门口的人道:“学生樊宜兰,昔日曾蒙谢先生一言之教,一日之恩,偶闻先生就在金陵,特来拜见。”
  门口那人似乎认得她,只道:“您已来三次了。”
  樊宜兰似乎有些不好意思:“烦请通传。”
  门口那人才道:“那您稍等,我去看看。”
  樊宜兰道一声谢,并无什么不耐烦,只看着那人去了,自己则立在原地等待。
  她容貌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可一身清远淡泊之感,却令人艳羡。
  姜雪宁走得近了,才看清她手里拿的是诗集。
  是了。
  当年樊宜兰卓有诗才,本在参选仰止斋伴读,谁想到谢危一句“皇宫里没有好诗”,轻而易举将她黜落,倒似乎点醒了她,成全了她如今令士人交口称赞的才女之名。
  樊宜兰本有几分忐忑,姜雪宁在远处时,她同门口人说话,并未察觉。
  直到人走近了,她才发现。
  惊讶之余,定睛一看,顿时笑起来:“姜二姑娘,你怎么也来?”
  姜雪宁对自己的来意避而不谈,略见了一下礼,却道:“樊小姐这是?”
  樊宜兰倒未多想,只道:“前日到金陵,道中见到谢先生,还道是看错了,打听一番才知是真。我曾受先生点拨之恩,不敢忘怀。于是收拾了近年来几首拙作拜会先生,一来感谢先生恩德,二来请先生稍加指点。不过头两回来,都说先生在休息,不敢惊扰,所以今日又来一回。”
  姜雪宁没接话。
  樊宜兰提起还觉纳闷:“说来奇怪,前日我是下午来,得闻先生休息后,昨日特挑了早晨来,也说先生在休息……”
  前日到昨日。
  姜雪宁心底似打翻了五味瓶,也不知自己究竟出于什么心情回的樊宜兰这一句,只慢慢笑了一笑说:“兴许是初来金陵,一路舟车劳顿,太累了吧。”
  初来金陵?
  樊宜兰微有诧异地看了她一眼。
  此刻她才忽然意识到,姜雪宁只问她来干什么,却没说过自己来干什么。
  她想要一问究竟。
  这时身着一身墨绿劲装的剑书从里面走了出来,本是要出门办事,顺便来打发樊宜兰走的,跨出门来便道:“樊小姐,先生尚在休憩,还请您改日再来。”
  话音刚落,他就看见了站在樊宜兰身边的姜雪宁。
  樊宜兰登时面露失望。
  她眼底掠过几分惋惜,只一躬身道:“既然如此,我改日再来拜会。”
  剑书的目光却落在姜雪宁身上:“宁二姑娘……”
  姜雪宁方才已听见他对樊宜兰说的话,便道:“那我明日再来。”
  剑书可不是这意思。
  他毕竟目睹过两年前自家先生那模样,知道姜雪宁有多特殊。
  当下忙道:“不,请您稍待片刻。”
  姜雪宁一怔。
  樊宜兰也向她看去。
  剑书却没来得及解释什么,返身便回了别馆,又很快出来,步伐似乎急了些,重新来到门口时都有些微喘,只道:“先生方已起身,您请进。”
  樊宜兰:“……”
  这话不是对她说的,她轻易便可判断。
  姜雪宁也静默了片刻,才迈步从樊宜兰身边走过,上了台阶,往别馆里面去。
  剑书则朝樊宜兰一欠身,然后返回别馆,走在前面为姜雪宁引路。
  原地只留下樊宜兰一个。
  人立在别馆门外,她若有所思,心下微有一阵涩意浮出,但片刻后又付之一笑。那由她带来的一卷精心编写的诗集,如一瓣轻云般,被她松松快快地随手扔了,却是释怀。
  *
  谢危是被剑书叫醒的。
  窗外薄暮冥冥,却比北地暖和些,虚空里浮着湿润的水气,只坐起身来,恍惚得片刻,便知道不是京城的气候。
  梅瓶里插了一枝丹桂。
  这一觉睡得似乎有些久了。
  小厨房的粥已经是熬了换,换了熬。
  听完剑书的话后,他披衣起身。
  刀琴则立刻将准备好的热粥端上来,搁在桌面,摆上几碟小菜,并不敢放什么荤腥。只因来金陵这一路上谢危实没像样吃过什么东西,油腻之物一则怕吃不下,二则怕伤了肠胃,只这点清粥小菜较为稳妥。
  他也倦于说话,坐下来喝粥。
  不多时,剑书将姜雪宁带到,谢危面颊苍白,粥喝了小半碗,眼皮都没抬一下,道:“进来。”
  无论是面上的神情,还是说话的语气,皆与当年在京城当她先生时一般无二。
  仿佛当初壁读堂内一番对峙从未发生过。
  姜雪宁走进来,规规矩矩地躬身行了待师之礼,道:“见过先生。”
  他听了也无甚反应,一手捏着白瓷的勺子,搅着面前的粥碗,看着那一点点上浮的白气,却半点不问她考虑得如何,反而问:“用过饭了?”
  第189章 践诺
  谢危虽已披衣, 甚至也略作洗漱,可身上只简单的薄薄一件白袍,青木簪把头发松松一束, 神情也淡淡, 便比平日衣冠整肃的时候多了几分随和散漫。
  姜雪宁看也知道这是才起身。
  毕竟谢危寻常时从发梢到袍角,都是令人挑不出错来的。
  她在对着谢危时,到底是忌惮居多,是以比起以往的放肆, 显得很是拘谨,想了想回道:“回先生,已经用过饭了。怪学生思虑不周, 未使人先行通传便来叨扰先生。倘若先生不便, 学生改日再来。”
  谢危终是看了她一眼。
  眼神里有一闪而过的静默,唇线抿紧时便多了一份不耐, 但只向她一指自己对面的位置,示意她坐,同时唤了一声:“刀琴, 添副碗筷。”
  姜雪宁进门时便没敢走太近, 这时身子微微僵了一僵,立着没动。
  谢危一声冷笑:“你要站着看我吃完?”
  姜雪宁终于醒悟过来。
  这两年,谢危在朝中称得上韬光养晦, 一朝离开京城来到金陵, 分明是有事要和她商谈,且时间紧急,必要留她说话。她若不坐下来一道, 反在旁边等着谢危喝粥,岂不尴尬?便是她不尴尬, 对方这一顿粥也未必能吃个自在。
  是她糊涂了。
  这些年来也算料理了不少事情,和许多人打过了交道,怎么乍一见面,又紧张出错,连这点小弯都没转过来?
  心里不免气闷几分,姜雪宁暗骂自己一句,忙道一声“那便谢过先生,恭敬不如从命”,然后犹豫一下,还是走到桌旁坐下。
  这位置正好在谢危对面。
  两人之间仅一桌之隔。
  外头刀琴添了碗筷进来,拿了碗,要替她盛粥。
  谢危眼也不抬,修长的手指执着象牙箸,夹了一筷莲藕进碗,道:“她自己没长手吗?”
  姜雪宁听得眼皮一跳。
  刀琴更是头皮发紧,眼睛都不敢乱看一下,低低道一声“是”,赶紧把碗放下退了出去。
  这架势简直跟阎王爷似的。
  往日的谢危总是好脾气的,天底下少有事情能使他冷了一张脸,便前世举兵谋反、屠戮皇族,也都温温和和模样,不见多少杀气。
  可如今……
  若换了是两年前还一无所觉的时候,这会儿姜雪宁只怕已经堆上一张笑脸去哄这位少师大人消消气,现在却是半点逾矩也不敢有了。
  她只当是什么都没听见,心里宽慰自己兴许谢危是刚睡醒有脾气,忙给自己盛了小半碗粥,小口小口地喝着。
  谢危也不说什么了。
  他这样的人纵冷着一张脸,举止也十分得体,赏心悦目,倒令姜雪宁想起当年上京时。
  那会儿还不是什么谢先生,谢少师。
  只以为是姜府远方亲戚,表得不能再表的病少爷。抱张琴半道上车,虽然寡言少语,一举一动却都与她以前山村里那些玩伴不同,就像是山间清风松上皓月。
  她本就为上京忐忑。
  京城里那些富贵的家人,会不会看不起乡野里长大的自己?
  她从未学习过什么礼仪诗书,听随行的婆子说了许多,可还是一窍不通……
  遇到这么个人,让她忍不住低头审视自己。
  惶恐与自卑于是交叠起来,反让她强迫自己把架子拿起来,抬高了下颌,抵触他,蔑视他,对这样一个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
  lt;/divgt;
  lt;/div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