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9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声令下,弓弩手点起了火把,点燃了箭上的引火物,然后射出一阵箭雨,如天火一般,落在山顶。
  与此同时,蜀军在山坡上点起了火堆,引燃了山坡上的树木。
  听到山下的声音,山上的吴军迅速做出了反应,报警的铜锣响急促而刺耳,不少士卒赶来灭火,却已经迟了。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八濛山都烧了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火堆。
  隔着渠水,曹操远远地看着八濛山上的大火,看着山上吴军奔走灭火的慌乱身影,听着嘈杂的喊叫,提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了原处。
  “元凤,这一战,你是首功啊。”
  冯鸾很得意,抚着胡须,朗声大笑。“孙策以凤凰自居,以为能浴火重生。我们今天就看看是真是假,看看徐晃能不能浴火重生。”
  众人大笑。虽然不是每个人对冯鸾夺了首功满意,可是看到八濛山攻克在即,徐晃非死即俘,心情大好,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和冯鸾闹别扭。
  如果不算孙坚、孙权父子在交州的败绩,这可是有史以来,诸侯对吴作战最大的胜利,足以振奋人心,至少能为蜀国争取几年的和平。
  山大的火越来越大,大得曹操都有些不敢相信。他对冯鸾说道:“元凤,何以如是?”
  冯鸾也觉得火势大得超乎想象,却没多想。“大王,臣之前就说过,山上人迹罕至,历年来积累了不少枝叶,这次全烧起来了。”
  曹操扬了扬眉,觉得这个解释虽能接受,心里却还是有些莫名的不安。只不过事已至此,他总不能退却,随即下令步卒准备登山。
  山坡上刚被火烧过,有不少树枝上的火还没有熄灭,蜀军要登山,首先要选择没有火的路,必要的时候还要灭火。这些工作进展得很快,消耗了不少时间,直到天色将明,才有一部分蜀军成功登顶。
  看到蜀军战旗在山顶的烟雾中飘扬,山下的蜀军齐声吹呼。
  得知有同伴登顶成功,其他的蜀军不甘示弱,纷纷加快了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向山顶攀爬。
  就在这时,最先登顶的蜀军却遭到了吴军猛烈的反击。看着全副武装,脸上蒙着布巾的吴军列着整齐的战阵从一个个藏身处冲出去来,尤其是一群脸上布满黑纹的蛮子怪叫着、蹦跳着冲杀在前,还沉浸在兴奋中的蜀军阵脚大乱,根本来不及列阵,各自为战。
  双方接触,王平一手提盾,一手挥刀,率先杀入。
  朴寅兴奋的怪叫着,从王平身边冲过,飞身跃起,直扑战旗下的蜀军号令兵的头颅。号令兵刚刚举起牛角号,还没来得及吹响,见一个凶悍的蛮子迎面杀来,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抽身就退,却还是慢了一步,被朴寅一刀砍下手臂,牛角号也落在了地上。
  蜀军气夺,不少人转身就逃,有的甚至顾不上山石滚烫,沿着山石就往下滑。
  但大部分人来不及逃跑,也没有勇气直接跳下二三十丈高的山崖,被王平等人四面围住,一一砍倒在地。等徐晃带着十几个亲卫赶到时,战斗已经进入尾声,蜀军大半被杀,剩下的跪在地上投降,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徐晃命人将这些蜀军绑起来,却没有拔掉蜀军的战旗。他一边命人摇晃蜀军战旗,向山下发出请求增援的信号,一边勒令蜀军俘虏大声喊杀,仿佛还在奋战一般。朴寅等人手持战刀来在巡逻,哪个声音小一点,直接一刀砍死。
  蜀军俘虏为了活命,只能扯着嗓子拼命叫喊,喊得撕心裂肺。
  徐晃等人的位置在坡顶边缘,山脚下的蜀军只听到声音,看不到坡顶的情况,远处的曹操等人能看到山顶的情况,却看不清楚细节,只知道蜀军战旗在摇晃,发出求援的信号。两者一结合,曹操很自然的得出了吴军顽强,蜀军攻击受阻,需要增援的结论。
  虽然这和预期的有些区别,却也相去不远。不管是曹操还是冯鸾等人,都不认为吴军会轻易投降,遇到一些反抗是必然的。不过事已至此,再顽强的反抗也只是一时血气之勇,支撑不了几时。
  曹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下令增援。
  战鼓声大起,更多的蜀军发起了进攻,像蚁群一般,争先恐后的向山顶攀爬。
  远远地看去,八濛山上的战况空前激烈,喊杀声、战鼓声响成一片。双方的战旗不断易位,一会儿蜀军向前突进几十步,一会儿吴军又全力反击,重新夺回阵地。一会儿蜀军再次攻上去,将吴军压制到一个角落,看起来就像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却又总是差那么一口气,没能形成绝杀。
  曹操等人远远地看着,心情也跟着忽上忽下,一会儿为蜀军的进攻得手而雀跃,一会儿又为蜀军的功败垂成而扼腕。
  但他们不知道,八濛山顶的战场根本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徐晃从来没有闲着。昨天听了朴寅的建议后,他再一次清查了八濛山,的确发现了不少死角。他命人将这些枯枝败叶收集起来,推在山坡边缘,又将靠近边缘的树木砍掉,清理出一个隔火带。然后命大部分将士饱餐一顿,早早休息,只留下当值的将士严密监视蜀军的一举一动。
  曹操派斥候上山打探消息的时候,徐晃就知道战斗即将开始,命人叫醒了所有的将士,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当山下射出火箭,王平等人率先出场,他们一边来回奔跑,大喊大叫。
  山下的人以为山上火势大盛,其实只有坡顶边缘的枯枝败叶被蜀军的火箭点燃,山顶大部分区域并没有火,吴军要防备的是烟尘和大火带来的窒息,所以他们都用准备好的布巾围着脸,静静地坐在战斗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活动,等着蜀军上钩。
  等火势转弱,蜀军攻上山顶时,吴军将士养精蓄锐,战意正浓,冲出来迎头痛击。蜀军辛苦了大半夜,又刚刚爬完山,累得腰酸腿软,气喘吁吁,哪里是这些吴军将士的对手,被杀得大败。
  他们想逃,但是他们逃不掉。
  他们想求援,发出警报,却无法发出声音,传达出有效的信息。
  山顶一片鼓噪,吴军如虎入羊群,大砍大杀,无情的蚕食着蜀军。一路分割包围,一路诱敌,举着蜀军的战旗来回奔跑,发出求援的信号,或者假扮已经一败涂地的蜀军表演高歌猛进、势如破竹的胜利。
  受限于地形,除了山顶的蜀军清楚自己的处境外,其他的蜀军都不清楚山上的真实情况,还以为战斗胶着,吴军崩溃在即,一拨拨的向上冲,直到陷入吴军的包围之中。
  从寅时战至天明,又战至辰时,蜀军伤亡两千余人,战斗却还是无法分出胜负。
  冯鸾等人连声叹息的时候,曹操心生疑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命黄权带人上去看一看。
  第2481章 缓兵之计
  黄权带着几个人,混在一曲进攻的蜀军中上了山。
  为了避免引起注意,他特地换了一身普通士卒的衣甲。他早就听说吴军非常重视射手,专门射杀敌军将领。交战之前,曹操也多次交战参战的将领注意自己的防护,只是很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不是怀疑曹操的吩咐,而是不觉得吴军射手能有传说中的实力。交锋之际,以射手强弩狙击对方的将领并不罕见,相反倒是常态,但效果有限。
  一是两军混战,射手很难准确的捕捉目标;二是都尉以上将领一般不会冲杀在最前线,身边又有亲卫保护,而且自身配备相对精良的甲胄。除非遇到养由基那样的神射手,否则很难命中要害。
  只有都尉以下的曲军侯、都伯、屯长一类的下层将领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他们不仅要冲杀在前,而且没有专职的亲卫保护,甲胄的保护能力也不足,伤亡率一直很高。
  但黄权不同,他坚信小心无大错,多些准备总是好的。因此他不仅换上了普通士卒的衣甲,还穿上了高价从南阳黑市买来的金丝绵甲。虽然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臃肿,却也让他更安心。
  跟着一群中军士卒杀上了坡顶,站在山坡边缘一看,黄权就傻了眼。他用力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山坡上,蜀军的战旗是在摇摆,不断的前进、后退,却是握在几个身着吴军战甲的士卒手中。那些人站的位置很巧妙,一看就是精心选择过的,确保山下的人只能看到战旗,看不到掌旗者。而渠水对岸将台上的曹操等人又离得太远,无法从混乱的战场上分辨掌旗者,只能凭战旗来判断形势。
  看着两队吴军士卒包抄过来,黄权想也不想,抱着头,直接从山坡上滚了下去。他的部下反应慢一些,有几个被吴军的射矢射中,倒地不起。一愣神的功夫,吴军从两翼杀掉,将这一曲刚刚冲上山坡,一心想立个大功的蜀军包围。
  他们没留意黄权,还以为黄权是吓得两腿发软,立足不稳,这才摔下去的。
  黄权滚下山坡,摔得头晕眼花,半天没爬起来。在坡下等候的亲卫赶上去,将他扶起。黄权连声说道:“回中军,回中军。”
  亲卫不敢怠慢,架着黄权,一路飞奔,过了架在渠水上的浮桥,来到中军将台。黄权清醒过来,推开亲卫,手足并用,一瘸一拐的上了将台,气还没喘匀,便大声说道:“大王,停止攻击,停止攻击。”
  曹操很惊讶。黄权是个稳重的人,如此失态,必然是发生了大事。不过他没有立刻停止攻击,而是端起一杯酒,赶到黄权面前,扶起黄权。
  “公衡,你看到了什么?”曹操一边说着,一边将酒递了过去。
  黄权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又喘了两口气,这才说道:“陷阱,山上就是一个陷阱。我军攻上山的将士都被吴军斩杀殆尽,是他们在用我们的战旗求援,诱我们继续攻击。”
  曹操脸色一变,还没说话,冯鸾便大声说道:“怎么可能,山上的火势那么猛,吴军早就乱了阵脚。”
  “我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但我军战旗在吴军将士之手,是我亲眼所见。”黄权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我知道了,火势的确猛,但只在坡顶边缘,我看到山坡边缘有很多灰烬,但山坡中央却没有,只有鲜血和我军将士的尸体。”
  冯鸾傻了。曹操也明白了,他上了徐晃的当。当时他就觉得火势蔓延得太快,现在才知道,那是徐晃为他准备好了薪柴,堆在山坡边缘。
  辛评抚着胡须,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公衡,你有没有看错?两军交战之际,吴军自作敌我?这可不是校阅,吴军就不怕自乱阵脚?”
  黄权苦笑。“祭酒所言甚是,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些都是我亲眼所句,不敢有一句虚言。”
  辛评没说话。他只是不相信吴军会这么做,却相信黄权本人。黄权虽是益州人,却是个极沉稳的人,不会在这个时候开这样的玩笑。
  曹操站了起来,看着远处依然激烈的八濛山战场,一声轻叹。
  “艺高人胆大。徐晃所领皆是百战精锐,非我军能及。”他返回将台,下令鸣金收兵,停止攻击。
  传令兵摇动大旗,传出命令。刺耳的铜锣声穿透战场的喧嚣,将曹操的命令传到每一个将士的耳中。很快,蜀军将士停止了攻击,退回本阵,八濛山上渐渐恢复了平静。
  一直在摇晃的蜀军战旗不知什么时候倒下了。
  ……
  徐晃命人收拾战场,清点双方的伤亡数字。
  经过半天厮杀,吴军以伤亡一百多人的代价,斩杀、俘虏蜀军三千余人,还有一些受了伤,从山坡上滚下去的蜀军未纳入统计。三十倍的伤亡比,让吴军士气大涨,激昂的得胜鼓敲了一通又一通。
  朴寅领头,跳起了巴渝舞。苦战半日,她亲手斩杀的蜀军有五十多人,浑身是血,战甲也破得不成样子,她索性脱了战甲、战靴,赤脚跺地,鼓掌而舞,不时发出嗬嗬的呼喝声。
  节奏感极强的舞蹈迅速激起了其他人的兴趣,先是王平的部下加入舞蹈,接着吴军将士也开始齐声应和,被一一拉入人群,翩翩起舞。
  最后,就连徐晃都被拉了进去,被几个巴女牵着手,摆腰扭胯,盘旋而歌。
  紧张了这么多天,他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蜀军中军伤亡被俘的就有三千多人,这是一次大胜。正常情况下,足以让蜀军气沮,曹操很可能因此撤退。
  超过一成的伤亡,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应对不当,甚至可能全军崩溃。不过徐晃已经见识了曹操的能力,不至于这么乐观。
  一场热舞之后,徐晃命人将蜀军阵亡将士的尸体送下山,然后派人和曹操谈判。山上还有受伤被俘的蜀军将士一千余人,你要不要赎回去?不赎的话,我就杀了,免得他们活活饿死。你也知道的,我没什么粮食,养不活他们。
  曹操哭笑不得。明知徐晃是在敲诈勒索他,却不得不认怂。他如果不肯赎回这些将士,人心必散,就不会再有人愿意为他作战了。即使是中军,也是以益州人为主,真正来自中原的人非常有限。就算他不想赎,其他人也不会愿意看着同伴被徐晃斩杀或者饿死。
  事已至此,再战无益。曹操答应了徐晃的条件,用三万石粮食和大量的丝绸、金帛赎回了受伤的将士,共耗一千余万钱,人均万钱。
  钱多钱少是小事,粮食才是关键。三万石粮食足够徐晃吃一年,而曹操损失了这三万石粮食后,已经无法再攻。就算他能约束部下,巴西世家也不愿意再拿三万石粮食支持他。
  经过与辛评、张肃等人商议,曹操决定撤八濛山之围,退守宕渠,然后与黄忠议降。
  受此重创,冯鸾等人不愿再战,却不反对议降。既然是议降,自然抱团的人越多越好,有蜀王出面议降,比他们直接向黄忠投降更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不反对曹操的这个方案,反而积极支持。不仅自己支持,还主动建议联合其他县的世家,一起和黄忠谈判。
  人越多,议价能力越强。
  曹操正中下怀。对这些大族的心思,他一清二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如果他坚持继续进攻,冯鸾等人很可能立刻就翻脸,暗中和黄忠串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反戈一击。他主动提出议降,冯鸾等人反而不希望他投降得太快,否则他们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议降毕竟只是议,而不是降。如果黄忠无法满足他们的条件,冯鸾等人很可能会恼羞成怒,反而主动要求作战。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安然渡过这段时间,是战是降,看情况再定。
  对峙大半个月,恶战两日,曹操虽然用尽心机,却没能攻克八濛山,反而损失折将,只得退守宕渠。
  得知徐晃大胜,曹操撤兵,黄忠也停止了对滚龙坡的进攻。史涣、张任守得很稳,攻击滚龙坡的行动并不顺利。既然徐晃之围已解,他也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很快,曹操的使者来到黄忠面前。
  徐晃占据了八濛山,并且重创了曹操率领的主力,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可是整个形势并没有因此逆转,曹操依然控制着宕渠,控制着巴西郡。除非攻克宕渠,黄忠无法真正在巴西郡立足。
  宣汉一县户口有限,供养不起他的几万大军,还要依赖汉中方向的支援。物资从襄阳运来,翻越大巴山,消耗惊人,注定无法长久。摆在黄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迅速击败曹操,攻占整个巴西,以巴西的钱粮供养大军。要么留下一部分人马,主力撤回西城。
  此时此刻,曹操派人议降,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解决之道,至少要比主力撤回西城来得有意义。就算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他也无权拒绝,必须上奏天子,请天子定夺。
  他能做的,只是在圣旨到达之前,尽一切可能的寻找战机。如果能彻底击败曹操,夺取巴西,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第2482章 戚戚的杨修
  吴八年,三月三,上巳。
  汝阳因汝水而名,却离汝水很远,离颍水很近。
  冬去春来,天气回暖,正是邀上三五好友,选上一个水清草绿之处,洗浴一番,换上春装,举杯对酌,赏花赏景的好时候。汝阳的百姓倾城而出,颍水边人头攒动,鲜艳的衣衫如蝴蝶的翅膀一样斑斓,充满朝气的面庞,矫健灵活的身姿,朗朗的笑声,无不吸引着路人的目光,昭示着春天的到来。
  天下贤良文学齐聚汝阳,自然不会不能少了修禊这样的雅事。颍水的支流商水之畔,精致的草席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书案上摆着笔墨纸砚,无数人或坐或立,盯着溪水中顺水漂行的洒杯,有人紧张,有人期待,却大多面带微笑,不失翩翩风度。
  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想失了气度,被天下士子耻笑。
  在一个地势稍高的树荫之下,孙策一身常服,抱膝而坐,看着水畔的贤良文学们,嘴角挑起一丝若有若无的浅笑。皇后袁衡坐在一旁,与袁权、尹姁说着闲话,身边跟着两个年轻的宫女,一个抱着襁褓的乳母。大双、小双却围着乳母,拨弄着弟弟粉嫩的小脸,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