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7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胜抿着嘴唇,想了半晌,才摇摇头。“不会。”
  “为什么?”
  “因为……因为阿琬还是个孩子,他是无辜的,即使父王有诏,儿臣……也不能杀他。”
  “说得好。”孙策收起刀。“杀无辜的孩子是不对的,所以即使是父王的命令,你也不应该照做,如果做了,反倒不对。可见一件事对与不对,与忠孝仁义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是吧?”
  “可是……”孙胜有些糊涂了,苦恼的挠着脑袋。
  “忠孝仁义还要不要,是吧?”
  “嗯嗯。”孙胜连连点头。他考虑了好几天,好容易鼓起勇气问孙策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没有得到孙策明确的答案,反而被孙策的问题搞糊涂了,着实有些苦恼。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之前,父王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要杀阿琬,父王让你阻止他,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杀了他,你要不要听父王的话?”
  “当然要听。”孙胜挺起了胸膛。
  “是吗?”孙策笑眯眯地看着孙胜。“你可以想一想,再回答。”
  这次不仅孙胜糊涂了,就连袁衡、孙尚英都糊涂了。她们面面相觑,孙尚英忍不住问道:“王兄,常言道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小虎的回答有什么不对吗?”
  孙策笑而不语,摸摸孙胜的脸。“不要急,慢慢想,想好了再来告诉父王。”
  第2046章 陈琳
  “小虎的应对究竟对不对?”
  洗漱之后,袁衡卸了冠,解了发髻,换了一身素色无花的丝衣,斜坐在榻边,摇着蒲扇,一边为孙策扇风一边问道。她面容精致,沐浴之后的皮肤细腻如玉,闪着温润的光洁。
  孙策放下手里的书,瞥了袁衡一眼,笑了。“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噗!”袁衡忍不住笑了,嗔道:“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最近是浮屠经读多了,还是墨家的书读多了?总喜欢以问对问。”
  孙策若有所思,觉得袁衡一针见血。佛教之所以受人追捧,很大程度上和佛经的思想深度有关,佛教其实是很讲逻辑的,这一点上和墨子的学说有一定关系。后世就有学者怀疑墨子是天竺人,至少受到天竺思想的影响,他的外貌和思想特点都有外来文化的痕迹。
  “话不能这么说,夫子也说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嘛。结论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结论因时因事而异,没有一定之规,但思考的方法却有规可循。”
  “行——”袁衡举手作求饶状。“大王英明。大王问吧。”
  孙策却收起笑容,坐了起来,盯着袁衡的眼睛。“你希望小虎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刹那间,袁衡的眼睛有些躲闪,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她斟酌了片刻。“我希望小虎成为大王的好儿子,储君的肱股之臣。”她抿了抿嘴,又道:“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
  “这么多希望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
  “士。这是根本。”
  “对啊,生而为人,并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我的儿子,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储君的肱股之臣,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同样,忠孝仁义要不要,要先看这忠孝仁义当不当要,能不能要,能要的自然当要,不能要的自然不要。”
  “那以杀止杀,有什么不对吗?”
  “不是以杀止杀不对,而是这件事让小虎来做是不是合适,可不可行。一件事不仅要问该不该做,还要问能不能做成。让一个孩子面对执刀的凶徒,合适吗?如果不合适,这就是乱命。面对乱命,就算我是他的父王,他也不应该听从。这不是忠孝,这是愚忠愚孝,就算是夫子也不会赞同的。”
  袁衡翻了一个白眼。“大王,你这是……话术么,声东击西,让人怎么答?”
  孙策嘴角微挑,意味深长地说道:“你既然希望小虎成为储君的肱股之臣,就应该从小培养他虑事周详,而不是拘泥经义,只讲忠孝仁义,不讲是非。党人殷鉴不远,你这么快就忘了?”
  袁衡沉吟良久,站起身,向孙策行了一个大礼。“大王批评得是,是臣妾粗疏了。”
  “起来吧。”孙策伸手将袁衡拉了起来。“教育子女比治国更难,你肩上的责任很重。不要急,慢慢来吧,只要持心端正,循道而行,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正本清源,根深叶茂,你先教他们做一个知书达礼、明辨是非的士,十岁之后,我会让他们旁听朝政,看他们能不能成为肱股之臣。”
  “喏。”袁衡心中警醒,躬身领命。
  ……
  五月初,袁谭的使者来到了建业。
  使者姓陈名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与张纮同郡,又都是文人,以前有过交往。袁谭委任他为使者,自然是希望借助于他和张纮的交情,说话更方便些。
  陈琳入境,张纮就收到了消息,随即与孙策商议。孙策知道袁谭的那点小心思,也不急着见陈琳,让路粹陪他到处看看。
  路粹曾在袁谭麾下,与陈琳并不陌生,只不过那时候陈琳是袁绍身边的亲信,路粹却是依附的新臣,陈琳颇有些瞧不上他。如今形势颠倒,路粹是孙策的笔杆子,写了大量的文章,尤其是反思王莽的文章颇有见地,风靡天下,其弟路招又在孙策的中军为将,陈留路氏文武并重,绝非陈琳能望项背。
  两人见面,路粹神采飞扬,拿出特意新作的《吴都赋》请陈琳指教。陈琳很尴尬,就文采而言,他还真看不上路粹,路粹写惯了政论文章,戾气很重,字里行间透着匪气,一副耀武扬威的小人嘴脸,但他又不能直言,如今袁谭作战不利,派他来议和,是有求于人,得罪了路粹,他可能连孙策的面都见不着。
  忍着强烈的不适感,陈琳夸了路粹几句,随即就将话题往正事上引,问起张纮的日程安排,希望能与张纮直接对话。路粹既记恨于往日陈琳的轻视,又对陈琳此刻的敷衍不满,故意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说张纮什么时候能见他。陈琳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进了五月,建业更加闷热,陈琳在驿馆一住就是几天,还被路粹隔三岔五的骚扰,心情焦灼得无以复加。无奈之下,他只得派人打听好了张纮休沐的时间,强行登门拜访。
  张纮不是路粹,做不到那么绝情,陈琳既然到了门外,他不能不见。
  首相府在太初宫内,陈琳不能进。张纮换了一身越布夏衣,带了两个随从,出了宫门。陈琳站在宫门口,看到张纮出来,如释重负,连忙迎了上去,半开玩笑的说道:“张相如今位高权贵,等闲不得见啊。”
  张纮也不谦虚,拱手还礼。“吴国新肇,千头万绪,的确有些忙。夏天到了,大王正准备去汝南葛陂避暑,有好多事要安排。怠慢孔璋,还忘恕罪。”
  陈琳心中一紧。“吴王要去汝南?”
  张纮知道他紧张什么,哈哈一笑。“避暑,避暑,你不要紧张。”
  陈琳怎么可能不紧张,他紧张得衣服都湿透了。袁谭谋求谈判,想缓口气,孙策不见他,却要去汝南,这哪里是避暑,这分明是要用武啊。张纮越是让他不要紧张,他越是紧张。
  “吴王什么时候起程?”陈琳小心翼翼的试探道,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额头上的汗密密麻麻。“如果方便,袁使君可以和他面谈。”
  “不急,不急。”张纮拉着陈琳的手臂。“你大概也是第一次来建业,我带你游览游览。这江南与河北风光迥异,建业更是龙蟠虎踞之地,十里秦淮,百丈紫金,景色甚佳,孔璋文兴大发,少不得又有鸿文面世。”
  陈琳哭笑不得,他这时候哪有心情看风景、写文章啊。不过他又不敢拒绝,能和张纮同游,多点说话的时间总是好的。
  两人下了石头城,来到秦淮水边,立刻有游船上来兜售。船不大,长约三丈,宽不足一丈,中间设了遮阳的花蓬,花蓬下有小案坐几,容三四人闲坐喝茶吃酒。船上只有一老一小两个妇人,老妇人摇船,小妇人迎客。一见张纮,小妇人便笑了起来。
  “今天一早就听得喜鹊喳喳叫,知有贵客赏光,却没想到是张相,真是意外之喜。张相,今儿吃酒不要钱,能赏个船招否?”
  张纮抚须而笑。“酒钱要付,船招也可以写,只须杜三娘多唱几只好曲。”
  “张相有令,岂敢不从。”被唤作杜三娘的小妇人笑靥如花,热情地引张纮、陈琳上船。陈琳有心与张纮说些要紧的话,便让随从与张纮的侍从另坐一船。两人入座,杜三娘忙活了一阵,拿来一壶酒,两只酒杯,四碟小菜:一碟高邮咸鸭蛋,一碟干果,一碟炸得酥脆的小鱼干,一碟凉拌的芜菁丝,各有特色。尤其是那芜菁丝,也不知道放的是什么作料,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陈琳也不等张纮招呼,便夹了一块送入口中。
  “船招、笔墨呢?”张纮入座,卷起衣袖,问道。
  杜三娘笑盈盈地说道:“张相不急,先吃酒,吃得半酣再动笔,神韵最足。就像煎鱼,火候不到,煎出来的鱼要么不脆,要么不香。又似作战,时机不到,虽能取胜,终究不够痛快。若是像朝廷、袁谭那样,打得不尴不尬,进不得又退不得,岂不急人。”
  陈琳听了,神色窘迫,看看笑容满面的张纮,又看看谈笑风生的船娘,费了好大力气才将口中的芜菁丝咽下去。“怎么,你们吴国的百姓都这么关心天下大事,连一个船娘都知道中原的战事?”
  张纮还没回答,杜三娘扫了陈琳一眼,随即笑道:“客人是冀州来的吧?”
  陈琳大奇。“你怎么知道我是冀州来的?”
  杜三娘掩唇而笑,两只眼睛变成了月牙,自有三分妩媚。“客人能与张相同游,想来不是普通人。只是客人身上这件夏衣却非上品,我吴国的士人是万万不肯穿的,兖州人也不太愿意穿着见客,只有冀州人见不着真正的好越布,才会当作稀罕物。说句客人不爱听的话,你这夏衣连我船上的案布都不如呢。”
  陈琳低头一看,果不其然,案上垫的布都比他身上的夏衣更加柔软细密,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第2047章 江东锐气
  张纮哈哈大笑,举起酒杯。“江东民风质朴,性情耿直,孔璋别见怪。来,喝酒。杜三娘有三绝,一是手艺好,酿的酒、做的菜,秦淮水上名列三甲,煎的鱼干更是独此一家;二是嗓子好,曲子唱得好,舞跳得好,待会儿让她唱上几句,舞上两回,你就明白了;三是口才好,说话如射箭,得理不饶人。”
  陈琳讪讪地笑道:“不愧是吴楚故地,颇有古风。看来江东不仅有子弟兵,女子也多有豪杰。”
  “客人这话说得好,这建业号称吴头楚尾,兼有吴楚之气,就算女儿家,上了阵也不弱于男儿。刚才张相说我口才好,说话如射箭,我倒是觉得我箭射得更好,就等着三将军的羽林卫征兵,我便去应征呢。”
  陈琳惊讶不已。“当真?”
  “千真万确。”张纮笑道:“去年羽林卫征兵,杜三娘应征,连过三关,最后一关十二发九中,也是符合要求的,只是名额有限,她才未被选中……”
  杜三娘咯咯笑道:“那可不是我没射中,是吴王来观战,我一时走神,多看了两眼,这才射失了一箭,没能入选优等,否则定能选中。”
  陈琳既惊讶于杜三娘的泼辣,更惊讶于羽林卫的选拔要求之高。十二发八中便是军中射手的选拔标准,一个摇船的船娘居然有这样的射艺?更夸张的是,她有这么好的射艺,居然还没被选中。
  “羽林卫的标准这么高?”
  “江东尚武之风甚浓,善射之人很多。杜三娘常年在水上讨生活,难免遇到几个纨绔,没点武艺防身可不行。”张纮司空见惯,淡淡地说道:“你别看这些船轻巧,人娇弱,可都带着武器呢。要是谁喝多了乱来,扔到水里醒酒是轻的,吃点苦头也不是不可能。一声船哨,百步之内便有援手,须臾之间的事。”
  陈琳惊骇不已。他想到了豫州兵。中原是衣冠之地,以礼仪见称,行新政数年,已然是全民皆兵,这江南民风剽悍,自然不用多说,张纮也没必要拿这个来吓唬他。
  “这秦淮水就在王城之下,是不是……”
  “吴王很少出行,私行更是难得。”
  “就算吴王出行时护卫森严,那普通官员呢?他们处理公务,难免会结怨吧?”
  “你还别说,真有这样的事。”张纮端起酒杯,呷了一口酒,又拈了一颗坚果,用手指捏破,剥去果壳,将果仁放在嘴里,慢慢嚼着。“去年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案子,有人要建庄园,强拆了民宅,又勾结相关的官吏,不准上告,结果惹怒了那户人家。当家的户主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妇人和一对儿女,结果你猜怎么着?妇人取了弩,等在路边,将下值的官员一箭射死了,然后砍下首级,报官自首。”
  “后来呢?”
  “后来嘛,建业尉查明了案情,一直报到吴王面前。吴王下诏,相关的官员按律处治,杀人的妇人处死,但减免一等,发往军中效力,将功赎罪。等等,这妇人好像在浚仪,上次陆议夜袭陈留时,她隶属斥候营,还立了功,我在军功簿上看到了她的名字。如果这次浚仪的战事也有她,她也许就能回家了。”
  “那被射死的官员呢?”
  “被射死的官员?”张纮看了陈琳一眼,似乎有些意外。“他渎职在先,死有余辜,自然是按律查处,公诸于众,以儆效尤。”
  陈琳倒吸一口凉气,愣了半晌。“若是官员无罪,却因公结仇,被人报复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官员按因公殉职处理,朝廷赡养其家人。杀人者偿命,罪加一等,家人没为官奴婢,户口、里正、族长依律处置。杀人不是不可以,但代价很大,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百姓还是选择告状,如果官员置之不理,或者官官相护,那就可以杀了。”
  “这……贼曹岂不是要累死?”
  “当然会很累。”张纮一时出神。“世上没有万全法,只能折中。这个办法一直有争议,但吴王坚持如此,我们只能优选官员,尽量少出事,出了事也要能尽快侦破,贼曹的人选很重要,大多是军中斥候营的退役老兵,要不就是精于办案的老吏。尽管如此,每年还要安排培训,交流案情。”
  张纮回过神来,又说道:“当然,选拔清廉公正的官员是重中之重,官员处事公正,又有几个百姓愿意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去生事。就算有好斗之徒也可以选择从军征战嘛,到战场上杀人不仅没危险,还可以立功,光宗耀祖,何乐而不为。”
  陈琳惊讶地看着张纮,半晌没说话。张纮笑道:“孔璋,是不是觉得我杀气太重了?”
  陈琳强笑。“与我印象中的张子纲的确有些不同,让人望而生畏。”
  张纮哈哈大笑,显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这时,杜三娘抱着一件奇怪的乐器,俏生生的站在船头,笑盈盈地说道:“张相,先唱入阵,如何?”
  张纮点点头。“甚好,让这冀州来的客人先看看我江东的英武之气。”随即又拍拍陈琳的手。“孔璋,说起来,这入阵曲还是冀州女子所创,如今风靡大江南北,几乎人人会唱会跳,各有特色。杜三娘的入阵曲在秦淮水上也是有名的,就连吴王听了都说不错,会演时常常有她。你今天可以好好欣赏一番。”
  陈琳连连点头。
  杜三娘轻拨音弦,“叮”的一声脆响,如碎金裂帛,随即一声清啸,“依——呀——”虽是清脆女声,却自带英气,如鸣镝破风,令人心襟动摇,头皮发麻,宛如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战鼓齐鸣,箭雨蔽日。
  陈琳屏住了呼吸,看着杜三娘赤着一双白嫩的小脚,在狭小的船头纵跃起舞,拨弦而唱,手跟着杜三娘的节奏跳跃时,心头却有些说不出的不安。
  百闻不如一见,江东人心如此,锐气逼人,袁谭还有和孙策谈判的资格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