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848.进展(2)
根据敖沐阳的打算,中国尖嵴蚌可以做成小挂饰送给游客,这种河蚌别看它个头小,可是在养殖珍珠上却是个好手。
自然界中的中国尖嵴蚌受困于个头不太能出产珍珠,可是人工种植上珠核后就不一样了,也能出产小个的珍珠。
这样的珍珠有个好处,色泽好且圆润,一些昂贵首饰上镶嵌有上百个超小珍珠,那就是中国尖嵴蚌的杰作。
还有射线裂嵴蚌,这河蚌贝壳颜色绚丽且厚重,可以进行简单雕塑,比如在上面刻字、镶嵌珍珠啥的,也能给游客做个纪念。
珍珠蚌的生意,敖沐阳没想着赚多少钱,主要是个噱头,用来吸引游客到来。
现在来看他是成功了,这是村里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出现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盈利,而且利润很不错,给村里账户添上了好大一笔数字。
陆猛子这次除了给他送去各种河蚌苗,还会给他送一批鱼苗,鱼是鳑鲏鱼,一种很漂亮的小鱼。
这却不是为了观光,他告诉敖沐阳,虽然河蚌本身移动能力很差,只能埋在泥沙里通过伸出水管滤食各种浮游生物,看起来颇有一生挚爱一片土地、一生闭门造珍珠的意思。
然而,它们的幼年期却是见多识广。
河蚌的幼年期叫钩介幼虫,它们可以通过寄生各种鱼类的腮部到处扩散,其中鳑鲏鱼鱼鳃是它们最爱的旅行工具。
无独有偶,鳑鲏会将鱼卵产在河蚌壳内,利用河蚌来孵育保护自己的后代,总之,河蚌和鳑鲏形成了互相把自己后代交给对方的共生关系,它们在一起生活更好。
这点敖沐阳并不清楚,因为龙涎湖没有鳑鲏鱼,他算是长了个见识。
得知龙涎湖没有鳑鲏鱼,陆猛子一时之间又有些犹豫:“这鱼能广泛栖息于江河、湖泊、池沼中,有水藻就能活,可是对栖息环境也有一定选择性,要不要先弄一批鱼苗养养看?免得到时候搞的结扎公猪去配种,白费力气。”
敖沐阳倒是有信心,说道:“你送来吧,我们龙涎湖最是养鱼,就没有养不活的淡水鱼,这个我有数。”
即使龙涎湖养不活,他还有金滴呢,给鳑鲏们喂养金滴改善体质,总能适应龙涎湖的环境。
几天之后,蚌苗和鱼苗都送到了。
敖沐阳给鱼苗和蚌苗喂了金滴化开的小金点,然后把它们放进了湖里,忙活了这件事,他又去了王家村。
杨树勇对晒盐项目非常热衷,一有什么新进展就把敖沐阳叫过去,敖沐东戏称他是个孝顺孩子,结果挨了杨树勇一顿老拳。
日曝风干,现在的浦塘跟前些日子大不一样。
今年的天气帮助了杨树勇,海风很大,天气干旱没有下雨,六月下旬的阳光就跟火葬炉里的大火似的,把人身子里的油都能烤出来!
如今的盐场大变样,它的表面泛起了一层白白的盐花,强劲的海风一吹,盐花唰唰唰飘起,隔远了看就像是晴天飞雪。
终于,有游客被吸引到了,不少游客跑来,当然目的还是拍照。
杨树勇站在浦塘最高处,双手掐腰、面目肃然,敖沐阳问道:“你这是干嘛?打算阅兵啊?”
不知道是为了制造噱头给游客看,还是他当兵时候留下的习惯,杨树勇把晒盐工人全整编为队,干活之前先排队列……
敖沐阳觉得这很傻!
杨树勇对他微微一笑,就像首长面对红小鬼,敖沐阳总觉得他下一句话是:小鬼,好好干,革命会成功的。
还好,他没有这么说,而是挥手喊道:“爷们,耙刺耙泥!”
“是,领导。”汉子妇女们大声喊叫。
敖沐阳缩着脖子往后退,真尼玛尴尬。
耙刺是晒盐工具,耙泥是晒盐的一项重要活计,干的时候由牛牵引,牛轭上套着连接耙刺的绳索。
杨树勇不光会搞面子工程,他干活也是一把好手,这货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头超壮的老黄牛,只见他的双脚前后叉开踏在耙刺上,一手拉牛绳、一手拉耙绳,吆喝着迅速的就纵横来回了五六次。
风吹日晒结成泥板的咸泥被耙碎成粉状,然后有人拿起了之前敖沐阳看到过的那种用杉木做成的门板,这叫搪板。
一人往前拉、一人在后扶着推,搪板将碎泥搪拢堆在一起,然后用竹制的土箕,一担一担挑到馏仓内。
杨树勇带头喊起了号子:“一二三呐,向前推呐,哈腰挂上嘛,嘿!”
“嘿!”众人喝。
“吆~嗬~嘿!”
“嘿!”众人再喝。
“挺起那熊腰”
“熊腰”
“迈起那狗腿。”
“狗腿”
“吆~嗬~嘿!”
“吆嘿!!!”
这不是渔家号子,而是盐帮号子,敖沐阳小时候听王家村的人喊过,打架时候喊的,所以现在听到这号子他心里有点不得劲,总想找块石头砸杨树勇的脑门……
杨树勇干活利索,他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在前面带头耙泥,一口气下来五六趟,满头大汗。
有人替换他,他下来休息,敖沐阳说道:“勇哥有两膀子力气啊。”
杨树勇傲然一笑,道:“那必须,我丈人村里这牛不行,要是你们村那个魔鬼筋肉牛给我弄过来,我这会能赶十趟。”
敖沐阳道:“那是比利时蓝牛,之所以长一身肌肉是基因问题,不是它确实有劲,给你带过来也不行,那牛不是干活的料。”
比利时蓝牛如今成了明星,这个品种在国内很罕见,而且它们性情特别温顺,毕竟被阉掉了。村里孩子和游客的孩子都喜欢骑在它背上,毫无危险。
听了他的话,杨树勇恍然:“哦,就是健身房吃蛋白粉出来的死肌肉啊?这样肌肉就是没劲。”
敖沐阳道:“行行行,就你有劲,那啥,我过几天村里有块地准备拾掇拾掇,你是这样的料,过几天哎哎哎,你哪里去?”
杨树勇连鞋都没顾上穿,拔脚钻进了浦塘里,又带头干了起来。
晒盐的流程很复杂,馏仓中堆泥倒满后,汉子们得上去赤脚踩踏,要用脚后跟踏实,再用木锤敲实并整平,旁边还得筑起大概有十厘米高的泥墙。
自然界中的中国尖嵴蚌受困于个头不太能出产珍珠,可是人工种植上珠核后就不一样了,也能出产小个的珍珠。
这样的珍珠有个好处,色泽好且圆润,一些昂贵首饰上镶嵌有上百个超小珍珠,那就是中国尖嵴蚌的杰作。
还有射线裂嵴蚌,这河蚌贝壳颜色绚丽且厚重,可以进行简单雕塑,比如在上面刻字、镶嵌珍珠啥的,也能给游客做个纪念。
珍珠蚌的生意,敖沐阳没想着赚多少钱,主要是个噱头,用来吸引游客到来。
现在来看他是成功了,这是村里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出现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盈利,而且利润很不错,给村里账户添上了好大一笔数字。
陆猛子这次除了给他送去各种河蚌苗,还会给他送一批鱼苗,鱼是鳑鲏鱼,一种很漂亮的小鱼。
这却不是为了观光,他告诉敖沐阳,虽然河蚌本身移动能力很差,只能埋在泥沙里通过伸出水管滤食各种浮游生物,看起来颇有一生挚爱一片土地、一生闭门造珍珠的意思。
然而,它们的幼年期却是见多识广。
河蚌的幼年期叫钩介幼虫,它们可以通过寄生各种鱼类的腮部到处扩散,其中鳑鲏鱼鱼鳃是它们最爱的旅行工具。
无独有偶,鳑鲏会将鱼卵产在河蚌壳内,利用河蚌来孵育保护自己的后代,总之,河蚌和鳑鲏形成了互相把自己后代交给对方的共生关系,它们在一起生活更好。
这点敖沐阳并不清楚,因为龙涎湖没有鳑鲏鱼,他算是长了个见识。
得知龙涎湖没有鳑鲏鱼,陆猛子一时之间又有些犹豫:“这鱼能广泛栖息于江河、湖泊、池沼中,有水藻就能活,可是对栖息环境也有一定选择性,要不要先弄一批鱼苗养养看?免得到时候搞的结扎公猪去配种,白费力气。”
敖沐阳倒是有信心,说道:“你送来吧,我们龙涎湖最是养鱼,就没有养不活的淡水鱼,这个我有数。”
即使龙涎湖养不活,他还有金滴呢,给鳑鲏们喂养金滴改善体质,总能适应龙涎湖的环境。
几天之后,蚌苗和鱼苗都送到了。
敖沐阳给鱼苗和蚌苗喂了金滴化开的小金点,然后把它们放进了湖里,忙活了这件事,他又去了王家村。
杨树勇对晒盐项目非常热衷,一有什么新进展就把敖沐阳叫过去,敖沐东戏称他是个孝顺孩子,结果挨了杨树勇一顿老拳。
日曝风干,现在的浦塘跟前些日子大不一样。
今年的天气帮助了杨树勇,海风很大,天气干旱没有下雨,六月下旬的阳光就跟火葬炉里的大火似的,把人身子里的油都能烤出来!
如今的盐场大变样,它的表面泛起了一层白白的盐花,强劲的海风一吹,盐花唰唰唰飘起,隔远了看就像是晴天飞雪。
终于,有游客被吸引到了,不少游客跑来,当然目的还是拍照。
杨树勇站在浦塘最高处,双手掐腰、面目肃然,敖沐阳问道:“你这是干嘛?打算阅兵啊?”
不知道是为了制造噱头给游客看,还是他当兵时候留下的习惯,杨树勇把晒盐工人全整编为队,干活之前先排队列……
敖沐阳觉得这很傻!
杨树勇对他微微一笑,就像首长面对红小鬼,敖沐阳总觉得他下一句话是:小鬼,好好干,革命会成功的。
还好,他没有这么说,而是挥手喊道:“爷们,耙刺耙泥!”
“是,领导。”汉子妇女们大声喊叫。
敖沐阳缩着脖子往后退,真尼玛尴尬。
耙刺是晒盐工具,耙泥是晒盐的一项重要活计,干的时候由牛牵引,牛轭上套着连接耙刺的绳索。
杨树勇不光会搞面子工程,他干活也是一把好手,这货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头超壮的老黄牛,只见他的双脚前后叉开踏在耙刺上,一手拉牛绳、一手拉耙绳,吆喝着迅速的就纵横来回了五六次。
风吹日晒结成泥板的咸泥被耙碎成粉状,然后有人拿起了之前敖沐阳看到过的那种用杉木做成的门板,这叫搪板。
一人往前拉、一人在后扶着推,搪板将碎泥搪拢堆在一起,然后用竹制的土箕,一担一担挑到馏仓内。
杨树勇带头喊起了号子:“一二三呐,向前推呐,哈腰挂上嘛,嘿!”
“嘿!”众人喝。
“吆~嗬~嘿!”
“嘿!”众人再喝。
“挺起那熊腰”
“熊腰”
“迈起那狗腿。”
“狗腿”
“吆~嗬~嘿!”
“吆嘿!!!”
这不是渔家号子,而是盐帮号子,敖沐阳小时候听王家村的人喊过,打架时候喊的,所以现在听到这号子他心里有点不得劲,总想找块石头砸杨树勇的脑门……
杨树勇干活利索,他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在前面带头耙泥,一口气下来五六趟,满头大汗。
有人替换他,他下来休息,敖沐阳说道:“勇哥有两膀子力气啊。”
杨树勇傲然一笑,道:“那必须,我丈人村里这牛不行,要是你们村那个魔鬼筋肉牛给我弄过来,我这会能赶十趟。”
敖沐阳道:“那是比利时蓝牛,之所以长一身肌肉是基因问题,不是它确实有劲,给你带过来也不行,那牛不是干活的料。”
比利时蓝牛如今成了明星,这个品种在国内很罕见,而且它们性情特别温顺,毕竟被阉掉了。村里孩子和游客的孩子都喜欢骑在它背上,毫无危险。
听了他的话,杨树勇恍然:“哦,就是健身房吃蛋白粉出来的死肌肉啊?这样肌肉就是没劲。”
敖沐阳道:“行行行,就你有劲,那啥,我过几天村里有块地准备拾掇拾掇,你是这样的料,过几天哎哎哎,你哪里去?”
杨树勇连鞋都没顾上穿,拔脚钻进了浦塘里,又带头干了起来。
晒盐的流程很复杂,馏仓中堆泥倒满后,汉子们得上去赤脚踩踏,要用脚后跟踏实,再用木锤敲实并整平,旁边还得筑起大概有十厘米高的泥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