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 第382节
就连小乔和军子他们也带和老婆一起来了,这么多人欢聚一堂,倒也非常热闹,这样的气氛让宋援朝也很高兴,大家一起过了一个完美的大年夜,等到十二点的时候,秦正国还特意搬来了早就准备好的焰火放了起来,漂亮的焰火腾空而起,引来众人一片赞叹。
年初三,宋援朝先行返回内地,由于司特那边两个事业部的成立和饮用水项目的进行,宋援朝手上的工作非常忙,只能暂时告别妻儿朋友,不过等过些日子,林燕即将临产的时候,宋援朝肯定要提前回来陪伴。
回到内地宋援朝没有返回金陵,而是去了沪海。
到沪海后他第一时间去探望了张家阿娘,给她老人家和张建国夫妻拜个年。然后又分头去看了师傅和周校长,陪着两位长辈喝了一顿酒,聊了聊平常的家事。
初五这日,宋援朝去了沪海工厂那边。
沪海工厂包括分公司驻地从开始建立宋援朝就是把它当成未来的总部进行规划的,现在沪海工厂是华东地区仅此于金陵总厂的规模,而且在两个事业部成立后,宋援朝直接把原来的沪海工厂一分为二。
除去原本的厂区外,在市西南方向又设置了一个新的厂区,新厂区主要以生产方便面为主,是未来主要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至于老厂区就是饮料灌装厂了,随着现在饮料的销售不断提升,原本的产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趁此机会直接扩大生产是司特早就决定的方向,再加上两个事业部的成立之后,饮料和方便面产品的生产分离也是必然的。
今天宋援朝去的就是刚刚落成的方便面工厂,工厂位于西南,离饮料工厂并不算远,占地面积是现在饮料厂的一倍还多,这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的再次扩产预留。
到达厂区,沪海这边的厂长已经早在门口等着了,见到宋援朝的车来急忙迎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副厂长和办公室主任几个厂里的管理人员。
宋援朝本人而言是不太喜欢这种繁文琐节的,尤其是像国企那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他看来这种表面文章根本就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但人就是那么奇怪,如果厂长不在门口迎接自己,说不定宋援朝心里会有什么想法,见到他们在宋援朝反而有那么一丝满足感,哪怕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这只是面子工程罢了。
下了车,和众人握了握手,宋援朝没有按照厂里的安排直接去办公室或会议室,而是问旁人要了一件白大褂穿上,再戴上帽子去了车间现场。
边走边看,这边的工厂从完成到投产时间不长,昨天是年后的第一天上班,宋援朝从原料储存开始看起,按照程序一步步往下看,参观的时候很是仔细,还询问了不少专业性的问题,亏得陪同的厂长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现场应答如流,让宋援朝还算满意。
一个上午宋援朝把整个厂区前前后后看了一遍,又一起去食堂用了午餐,吃完午餐后这才去了会议室。
在方便面厂呆了一天,上午看厂子的情况,下午是开会。
宋援朝在会议上指出了一些目前厂里的一些不足,要求工厂尽快落实整改和完善,同时也重申了集团公司建立两个事业部的长期规划,未来方便面市场会越来越大,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沪海工厂这边是重中之重。
这几年国内的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除去最早沪海生产的方便面外,在其他几个城市也陆续有类似的产品出现。而且因为司特的方便面改良和全新的配方和包装,也促使了这个产品比原本历史上发展的更快。
这是一件好事,可同样也给司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司特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但在快速消费品方面,许多情况下是不进则退的。
大浪淘沙,司特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也不能马虎大意,一旦轻视了对手和市场,那么给企业和产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是极有可能的。
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是一个强大的企业,可就算这样在微软内部依旧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我们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当然,这个所谓的18个月只是一个虚数,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并非永远一帆风顺,一个疏忽,或者一个决策性的错误,往往给企业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宋援朝前世是搞电信的,作为一个电信人他更明白这点,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作为手机龙头老大巨无霸的诺基亚从辉煌到落幕的那段日子,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让全世界目瞪口呆,就连他们本身都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结果,同时也印证了微软的这句话的正确性。
方便面产品虽然不是高科技产品,可在商业上的道理也是相同。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前世的二零年代,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方便面市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许多产品独领风骚三五年,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从市场突然消失,从而成为了一些人记忆中的画面。
宋援朝可不想自己的产品也是如此,所以他在司特对于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次从香江回来不仅要看沪海这边的情况,接下来他还得去姑苏那边一趟,因为水饮料厂就设在姑苏,未来这可是司特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傍晚时分,从方便面厂离开,宋援朝坐上了自己的车。
他今天没有开车,车子是从沪海分公司调的,有些疲倦的宋援朝坐在后座微微揉着眉心。
一整天下来,尤其是视察厂区和开会,这是很耗费精力的,哪怕现在的宋援朝年富力强也是如此。
下班的时间,通往市区方向的路有些堵,离家还有两公里左右,前面更是堵的不行。
坐在车里,宋援朝朝窗外看了片刻,突然让司机前面靠边。
“董事长,还没到呢。”
“没事,你就前面靠边吧,离的不远了,我下去走走……”宋援朝和颜悦色说道,见司机有些迟疑他又笑道:“我是董事长听我的,再说堵成这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还不如我走路快呢。你等会直接掉头回家吧,辛苦你了。”
“好的董事长。”司机这才答应,打着方向灯在一旁靠边,宋援朝从车里出来关上车门,冲司机挥了挥走,随即双手插袋慢悠悠地沿着道路走去。
刚过完年,天还是黑的早,六点不到外面已经全黑了,路灯亮起,马路上不少骑着自行车下班的人流浩浩荡荡地往家方向赶,公交车挤的和沙丁鱼罐头似的满满当当,一切就和记忆中的没什么两样。
看着这副画面,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
后世的时候,宋援朝虽然年纪大但也会刷视频什么的,有时候会刷到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街景视频,对于这种视频他非常感兴趣,也许因为是年龄的缘故,年纪大的人都喜欢回忆吧。
而现在,宋援朝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应该把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东西永远保存下来,他琢磨了下,让罗阳的公司立个项目,用纪录片的方式把沪海、燕京、金陵、津门甚至其他城市的画面制作成纪录片倒也不错。
第738章 面馆偶遇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为自己这个主意点了个赞。
对于罗阳向影视业进军的想法他还是支持的,不过要打开局面从目前来看有些难,如果用纪录片的方式倒是一个契机。
宋援朝记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时期,对于国内的这种纪录片很少,除去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的街景外,也就是国外的一些专业纪录片制片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了。
说起来也有些惭愧,要在后世寻找优秀的具有时代感的当时纪录片,国人的一个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国人拍摄的内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这点,或者能通过罗阳来改变这个情况。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缓,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面前流转的画面。
向前过了两条马路,宋援朝朝右边的小巷转去,这边的车流要少了许多,也显得更安静了些。
即将要到家的时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里现在就一个人,回家还得自己做饭呢。
停下脚步,宋援朝思索了下,这个时候去张家阿娘家吃饭倒也可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以他对张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会特意给他再弄两个好菜什么的。
这样反而麻烦老人家了,一年年过去,张家阿娘身体虽然不错,可毕竟年龄也渐渐大了,所以宋援朝觉得还是自己外面找个地方凑合凑合得了。
宋援朝没有继续往家那边走,选了个方向朝东行去。
他记得东边过去和霞飞路交接的一条街上有不少小饭馆,反正自己就一个人,随便找一家凑合一下得了。
过了十来分钟,宋援朝来到了这条街,正要找饭馆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香味,宋援朝闻着这股香味朝前走,二十来米后,就看见一条弄堂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家新的面馆。
这家面馆位于弄堂口的过街楼下,所谓的过街楼就是在弄堂口靠近马路的一侧有个开门,开门是倒u字型的,下面就是进出弄堂的口子,而上面是居住的房子。
这种结构在沪海很是普遍,而且这样的过街楼通常纵深不小,一般在七八米左右,宽度也起码在四五米上下。
而这家面馆就是开在这样的过街楼下,是用木板加玻璃搭建起来的,如果宋援朝猜的不错,这是居委会特别批准给个人的,因为前几年陆陆续续返城的知青问题一直存在,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没解决,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沪海现在采取了支持这些返城知青自己创业做个体户,弄这么一个地方,也算是个做买卖的门面了。
让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这家面馆不是沪海常见的苏式面,而是拉面馆。
在后世,沪海街头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拉面馆,拉面这玩意并不稀奇。可在如今,拉面馆却是在沪海很稀罕的,整个沪海都瞧不见几家。
这家拉面馆看起来生意很不错,被隔开狭窄的店里几张桌子全坐着吃面的人,就连店外的走廊处还摆了好几张桌子,不少人坐在那边或在吃,或等着面来。
靠近里面位置,是拉面操作区,一个和宋援朝差不多年龄的男子正在做拉面,拳头大小的面团在他手里变化着,然后拉出或细或宽的面条,在他一旁一个大锅里煮着牛骨汤,汤浓浓的,还加了不少咖喱粉,一股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食欲大增。
刚才宋援朝在路口闻到的香气就是这样来的,宋援朝刚刚站定,一个女人就招呼宋援朝是不是吃面,如果要吃面先找位置,有了位置招呼一声就行了。
边打着招呼,边利索地收拾别人吃好的碗筷,再把男人下好的面条给端到顾客面前,如果宋援朝没猜错,这个女人应该是这男人的老婆吧。
随便找了个临近的位置等了片刻,前面的人吃完后宋援朝坐了下来。
然后招呼女人要了一碗咖喱牛肉拉面再加了个荷包蛋,付了钱后耐心等着,片刻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
拿筷子挑起面吃了口,又喝了口汤,也许是因为好久没吃拉面的缘故,又或者这家拉面馆的用料不错,这面居然出奇的好吃。
宋援朝大口吃了起来,因为一冷一热边吃边吸着鼻子,热乎乎的面条下了肚子,整个人暖洋洋的。
“咦,宋援朝?你怎么在这?”正吃着起劲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宋援朝抬头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同学,也就是在第二食品店上班的杜文婷,不光是杜文婷一个人,在她身边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这么巧呀!”宋援朝顿时笑了起来,看看杜文婷和她身边的男子和小男孩:“老同学,怎么着全家出动来这吃面?这位是你爱人吧?这个就是你儿子了?”
“对,这是我爱人,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宋援朝,我的老同学。我爱人郭涛,这是我儿子郭亮。”
“你好你好。”宋援朝起身和郭涛握了握手,笑道:“我和杜文婷可是老同学了,后来上山下乡就失去联系了,去年春节前碰巧见了一面,听她提前过您,非常高兴认识您。”
“呵呵,我知道您,宋援朝,和我们家文婷当年还是同桌是不是?哈哈哈!那天文婷回家就和我说了您的事,这世界还真是小,买个糖炒栗子你们都能碰上,真是缘分。”郭涛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丝毫没有小鸡肚肠,笑呵呵地和宋援朝握了握手,同时还开了一句玩笑。
宋援朝对郭涛的第一印象很不错,同时看了一眼正好奇打量自己的郭亮,郭涛摸着儿子的脑袋说了句怎么不喊人?
郭亮不好意思地笑笑,脆生生喊了一句叔叔好,宋援朝笑呵呵地和他打了声招呼。
“你们一家三口也来吃面?”
“对呀,今天文婷单位换休,我也正好没事,带孩子去公园玩了,这不刚回来也赖得回家再做饭了,听说这里新开了一家拉面馆味道不错,就过来这边吃。”郭涛笑着说道。
这时候正好宋援朝这桌有两个顾客吃完起身,杜文婷眼明手快连忙把位置给占了,让丈夫和孩子坐了下来。
“宋援朝,你怎么也来这里吃了?”
杜文婷招呼老板娘要了三碗面,然后就对宋援朝问道。
“和你们差不多,老婆孩子不在家去了外地过年,我一个人懒得弄,这不就随便附近转转,看见这里新开了家面馆生意不错就凑合凑合了。”
宋援朝这话一出郭涛会意地笑了起来,正要说话目光在宋援朝还没吃完的面上掠过,有些抱歉道:“瞧我光顾着聊天了,您先把面吃了吧,再不吃面就陀了。”
“呵呵,那我就不客气。”宋援朝也不矫情,笑着点点头继续吃起了面,等他吃完的时候杜文婷他们的面也来了,宋援朝看边上还有人等位呢,站起身让了位置,说了句他去边上去抽烟,等他们吃完再聊。
跑到一旁点起一支烟慢慢抽着,几分钟后杜文婷一家三口也把面吃完了。
“宋援朝,你没事吧等会?”
“没事,你有事?”
“没事去我家坐坐?我家就在前面,你还没去过呢,顺便喝杯茶?”
“方便么?”宋援朝迟疑的问道。
郭涛在一旁笑道:“方便,有什么不方便,你是文婷的同学又不是外人,走走走,去我家坐坐,我那边还有好茶呢。”
宋援朝一想回去也没什么事,反正离得也不远就欣然答应了下来。
几人过了街朝东走去,片刻后就到了杜文婷的家。
杜文婷的家是那种老式的公寓,结构要比宋援朝以前住的石库门要好些,而且他们家地方面积不小,有着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虽然卧室的两间房是分开的,可一间也足足有十几平米呢,再加上一个大阳台,颇有小资风格。
见宋援朝进门后打量着四周,杜文婷有些骄傲道:“怎么样老同学,我家还不错吧?”
“不错,真心不错!”宋援朝点头赞道,这可不是恭维话,杜文婷这个居家条件从整个沪海来说已经甩了大多数人几条马路了。
杜文婷的丈夫郭涛很是热情,泡了两杯茶招呼宋援朝坐。
郭亮到家后很自觉地进屋看书去了,虽然现在是寒假,但孩子也有寒假作业,而且看得出杜文婷夫妻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
“你们家郭亮成绩不错吧?我记得他去年刚上学?像他这样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自觉性可不多。”
“呵呵,成绩马马虎虎还行,这次期中考了个年纪第二,小孩子贪玩,自觉性要做规矩慢慢培养出来的,从小见大,现在不培养他学习的习惯,等再大些就很难了。”郭涛如此说道。
微微点头,看来郭涛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代表,不过孩子懂事争气,作为家长肯定自豪。
宋援朝喝着茶抽着烟,和郭涛还有杜文婷闲聊着。
除了聊些以前读书的往事外,就是在说自己家里的孩子了。为人父母都是如此,一谈到孩子的教育就是眉飞色舞,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年初三,宋援朝先行返回内地,由于司特那边两个事业部的成立和饮用水项目的进行,宋援朝手上的工作非常忙,只能暂时告别妻儿朋友,不过等过些日子,林燕即将临产的时候,宋援朝肯定要提前回来陪伴。
回到内地宋援朝没有返回金陵,而是去了沪海。
到沪海后他第一时间去探望了张家阿娘,给她老人家和张建国夫妻拜个年。然后又分头去看了师傅和周校长,陪着两位长辈喝了一顿酒,聊了聊平常的家事。
初五这日,宋援朝去了沪海工厂那边。
沪海工厂包括分公司驻地从开始建立宋援朝就是把它当成未来的总部进行规划的,现在沪海工厂是华东地区仅此于金陵总厂的规模,而且在两个事业部成立后,宋援朝直接把原来的沪海工厂一分为二。
除去原本的厂区外,在市西南方向又设置了一个新的厂区,新厂区主要以生产方便面为主,是未来主要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至于老厂区就是饮料灌装厂了,随着现在饮料的销售不断提升,原本的产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趁此机会直接扩大生产是司特早就决定的方向,再加上两个事业部的成立之后,饮料和方便面产品的生产分离也是必然的。
今天宋援朝去的就是刚刚落成的方便面工厂,工厂位于西南,离饮料工厂并不算远,占地面积是现在饮料厂的一倍还多,这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的再次扩产预留。
到达厂区,沪海这边的厂长已经早在门口等着了,见到宋援朝的车来急忙迎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副厂长和办公室主任几个厂里的管理人员。
宋援朝本人而言是不太喜欢这种繁文琐节的,尤其是像国企那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他看来这种表面文章根本就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但人就是那么奇怪,如果厂长不在门口迎接自己,说不定宋援朝心里会有什么想法,见到他们在宋援朝反而有那么一丝满足感,哪怕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这只是面子工程罢了。
下了车,和众人握了握手,宋援朝没有按照厂里的安排直接去办公室或会议室,而是问旁人要了一件白大褂穿上,再戴上帽子去了车间现场。
边走边看,这边的工厂从完成到投产时间不长,昨天是年后的第一天上班,宋援朝从原料储存开始看起,按照程序一步步往下看,参观的时候很是仔细,还询问了不少专业性的问题,亏得陪同的厂长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现场应答如流,让宋援朝还算满意。
一个上午宋援朝把整个厂区前前后后看了一遍,又一起去食堂用了午餐,吃完午餐后这才去了会议室。
在方便面厂呆了一天,上午看厂子的情况,下午是开会。
宋援朝在会议上指出了一些目前厂里的一些不足,要求工厂尽快落实整改和完善,同时也重申了集团公司建立两个事业部的长期规划,未来方便面市场会越来越大,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沪海工厂这边是重中之重。
这几年国内的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除去最早沪海生产的方便面外,在其他几个城市也陆续有类似的产品出现。而且因为司特的方便面改良和全新的配方和包装,也促使了这个产品比原本历史上发展的更快。
这是一件好事,可同样也给司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司特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但在快速消费品方面,许多情况下是不进则退的。
大浪淘沙,司特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也不能马虎大意,一旦轻视了对手和市场,那么给企业和产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是极有可能的。
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是一个强大的企业,可就算这样在微软内部依旧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我们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当然,这个所谓的18个月只是一个虚数,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并非永远一帆风顺,一个疏忽,或者一个决策性的错误,往往给企业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宋援朝前世是搞电信的,作为一个电信人他更明白这点,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作为手机龙头老大巨无霸的诺基亚从辉煌到落幕的那段日子,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让全世界目瞪口呆,就连他们本身都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结果,同时也印证了微软的这句话的正确性。
方便面产品虽然不是高科技产品,可在商业上的道理也是相同。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前世的二零年代,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方便面市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许多产品独领风骚三五年,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从市场突然消失,从而成为了一些人记忆中的画面。
宋援朝可不想自己的产品也是如此,所以他在司特对于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次从香江回来不仅要看沪海这边的情况,接下来他还得去姑苏那边一趟,因为水饮料厂就设在姑苏,未来这可是司特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傍晚时分,从方便面厂离开,宋援朝坐上了自己的车。
他今天没有开车,车子是从沪海分公司调的,有些疲倦的宋援朝坐在后座微微揉着眉心。
一整天下来,尤其是视察厂区和开会,这是很耗费精力的,哪怕现在的宋援朝年富力强也是如此。
下班的时间,通往市区方向的路有些堵,离家还有两公里左右,前面更是堵的不行。
坐在车里,宋援朝朝窗外看了片刻,突然让司机前面靠边。
“董事长,还没到呢。”
“没事,你就前面靠边吧,离的不远了,我下去走走……”宋援朝和颜悦色说道,见司机有些迟疑他又笑道:“我是董事长听我的,再说堵成这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还不如我走路快呢。你等会直接掉头回家吧,辛苦你了。”
“好的董事长。”司机这才答应,打着方向灯在一旁靠边,宋援朝从车里出来关上车门,冲司机挥了挥走,随即双手插袋慢悠悠地沿着道路走去。
刚过完年,天还是黑的早,六点不到外面已经全黑了,路灯亮起,马路上不少骑着自行车下班的人流浩浩荡荡地往家方向赶,公交车挤的和沙丁鱼罐头似的满满当当,一切就和记忆中的没什么两样。
看着这副画面,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
后世的时候,宋援朝虽然年纪大但也会刷视频什么的,有时候会刷到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街景视频,对于这种视频他非常感兴趣,也许因为是年龄的缘故,年纪大的人都喜欢回忆吧。
而现在,宋援朝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应该把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东西永远保存下来,他琢磨了下,让罗阳的公司立个项目,用纪录片的方式把沪海、燕京、金陵、津门甚至其他城市的画面制作成纪录片倒也不错。
第738章 面馆偶遇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为自己这个主意点了个赞。
对于罗阳向影视业进军的想法他还是支持的,不过要打开局面从目前来看有些难,如果用纪录片的方式倒是一个契机。
宋援朝记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时期,对于国内的这种纪录片很少,除去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的街景外,也就是国外的一些专业纪录片制片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了。
说起来也有些惭愧,要在后世寻找优秀的具有时代感的当时纪录片,国人的一个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国人拍摄的内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这点,或者能通过罗阳来改变这个情况。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缓,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面前流转的画面。
向前过了两条马路,宋援朝朝右边的小巷转去,这边的车流要少了许多,也显得更安静了些。
即将要到家的时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里现在就一个人,回家还得自己做饭呢。
停下脚步,宋援朝思索了下,这个时候去张家阿娘家吃饭倒也可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以他对张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会特意给他再弄两个好菜什么的。
这样反而麻烦老人家了,一年年过去,张家阿娘身体虽然不错,可毕竟年龄也渐渐大了,所以宋援朝觉得还是自己外面找个地方凑合凑合得了。
宋援朝没有继续往家那边走,选了个方向朝东行去。
他记得东边过去和霞飞路交接的一条街上有不少小饭馆,反正自己就一个人,随便找一家凑合一下得了。
过了十来分钟,宋援朝来到了这条街,正要找饭馆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香味,宋援朝闻着这股香味朝前走,二十来米后,就看见一条弄堂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家新的面馆。
这家面馆位于弄堂口的过街楼下,所谓的过街楼就是在弄堂口靠近马路的一侧有个开门,开门是倒u字型的,下面就是进出弄堂的口子,而上面是居住的房子。
这种结构在沪海很是普遍,而且这样的过街楼通常纵深不小,一般在七八米左右,宽度也起码在四五米上下。
而这家面馆就是开在这样的过街楼下,是用木板加玻璃搭建起来的,如果宋援朝猜的不错,这是居委会特别批准给个人的,因为前几年陆陆续续返城的知青问题一直存在,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没解决,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沪海现在采取了支持这些返城知青自己创业做个体户,弄这么一个地方,也算是个做买卖的门面了。
让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这家面馆不是沪海常见的苏式面,而是拉面馆。
在后世,沪海街头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拉面馆,拉面这玩意并不稀奇。可在如今,拉面馆却是在沪海很稀罕的,整个沪海都瞧不见几家。
这家拉面馆看起来生意很不错,被隔开狭窄的店里几张桌子全坐着吃面的人,就连店外的走廊处还摆了好几张桌子,不少人坐在那边或在吃,或等着面来。
靠近里面位置,是拉面操作区,一个和宋援朝差不多年龄的男子正在做拉面,拳头大小的面团在他手里变化着,然后拉出或细或宽的面条,在他一旁一个大锅里煮着牛骨汤,汤浓浓的,还加了不少咖喱粉,一股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食欲大增。
刚才宋援朝在路口闻到的香气就是这样来的,宋援朝刚刚站定,一个女人就招呼宋援朝是不是吃面,如果要吃面先找位置,有了位置招呼一声就行了。
边打着招呼,边利索地收拾别人吃好的碗筷,再把男人下好的面条给端到顾客面前,如果宋援朝没猜错,这个女人应该是这男人的老婆吧。
随便找了个临近的位置等了片刻,前面的人吃完后宋援朝坐了下来。
然后招呼女人要了一碗咖喱牛肉拉面再加了个荷包蛋,付了钱后耐心等着,片刻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
拿筷子挑起面吃了口,又喝了口汤,也许是因为好久没吃拉面的缘故,又或者这家拉面馆的用料不错,这面居然出奇的好吃。
宋援朝大口吃了起来,因为一冷一热边吃边吸着鼻子,热乎乎的面条下了肚子,整个人暖洋洋的。
“咦,宋援朝?你怎么在这?”正吃着起劲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宋援朝抬头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同学,也就是在第二食品店上班的杜文婷,不光是杜文婷一个人,在她身边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这么巧呀!”宋援朝顿时笑了起来,看看杜文婷和她身边的男子和小男孩:“老同学,怎么着全家出动来这吃面?这位是你爱人吧?这个就是你儿子了?”
“对,这是我爱人,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宋援朝,我的老同学。我爱人郭涛,这是我儿子郭亮。”
“你好你好。”宋援朝起身和郭涛握了握手,笑道:“我和杜文婷可是老同学了,后来上山下乡就失去联系了,去年春节前碰巧见了一面,听她提前过您,非常高兴认识您。”
“呵呵,我知道您,宋援朝,和我们家文婷当年还是同桌是不是?哈哈哈!那天文婷回家就和我说了您的事,这世界还真是小,买个糖炒栗子你们都能碰上,真是缘分。”郭涛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丝毫没有小鸡肚肠,笑呵呵地和宋援朝握了握手,同时还开了一句玩笑。
宋援朝对郭涛的第一印象很不错,同时看了一眼正好奇打量自己的郭亮,郭涛摸着儿子的脑袋说了句怎么不喊人?
郭亮不好意思地笑笑,脆生生喊了一句叔叔好,宋援朝笑呵呵地和他打了声招呼。
“你们一家三口也来吃面?”
“对呀,今天文婷单位换休,我也正好没事,带孩子去公园玩了,这不刚回来也赖得回家再做饭了,听说这里新开了一家拉面馆味道不错,就过来这边吃。”郭涛笑着说道。
这时候正好宋援朝这桌有两个顾客吃完起身,杜文婷眼明手快连忙把位置给占了,让丈夫和孩子坐了下来。
“宋援朝,你怎么也来这里吃了?”
杜文婷招呼老板娘要了三碗面,然后就对宋援朝问道。
“和你们差不多,老婆孩子不在家去了外地过年,我一个人懒得弄,这不就随便附近转转,看见这里新开了家面馆生意不错就凑合凑合了。”
宋援朝这话一出郭涛会意地笑了起来,正要说话目光在宋援朝还没吃完的面上掠过,有些抱歉道:“瞧我光顾着聊天了,您先把面吃了吧,再不吃面就陀了。”
“呵呵,那我就不客气。”宋援朝也不矫情,笑着点点头继续吃起了面,等他吃完的时候杜文婷他们的面也来了,宋援朝看边上还有人等位呢,站起身让了位置,说了句他去边上去抽烟,等他们吃完再聊。
跑到一旁点起一支烟慢慢抽着,几分钟后杜文婷一家三口也把面吃完了。
“宋援朝,你没事吧等会?”
“没事,你有事?”
“没事去我家坐坐?我家就在前面,你还没去过呢,顺便喝杯茶?”
“方便么?”宋援朝迟疑的问道。
郭涛在一旁笑道:“方便,有什么不方便,你是文婷的同学又不是外人,走走走,去我家坐坐,我那边还有好茶呢。”
宋援朝一想回去也没什么事,反正离得也不远就欣然答应了下来。
几人过了街朝东走去,片刻后就到了杜文婷的家。
杜文婷的家是那种老式的公寓,结构要比宋援朝以前住的石库门要好些,而且他们家地方面积不小,有着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虽然卧室的两间房是分开的,可一间也足足有十几平米呢,再加上一个大阳台,颇有小资风格。
见宋援朝进门后打量着四周,杜文婷有些骄傲道:“怎么样老同学,我家还不错吧?”
“不错,真心不错!”宋援朝点头赞道,这可不是恭维话,杜文婷这个居家条件从整个沪海来说已经甩了大多数人几条马路了。
杜文婷的丈夫郭涛很是热情,泡了两杯茶招呼宋援朝坐。
郭亮到家后很自觉地进屋看书去了,虽然现在是寒假,但孩子也有寒假作业,而且看得出杜文婷夫妻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
“你们家郭亮成绩不错吧?我记得他去年刚上学?像他这样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自觉性可不多。”
“呵呵,成绩马马虎虎还行,这次期中考了个年纪第二,小孩子贪玩,自觉性要做规矩慢慢培养出来的,从小见大,现在不培养他学习的习惯,等再大些就很难了。”郭涛如此说道。
微微点头,看来郭涛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代表,不过孩子懂事争气,作为家长肯定自豪。
宋援朝喝着茶抽着烟,和郭涛还有杜文婷闲聊着。
除了聊些以前读书的往事外,就是在说自己家里的孩子了。为人父母都是如此,一谈到孩子的教育就是眉飞色舞,有着说不完的话题。